今天正月十五,
元宵节来啦!
2018-4《元宵节》(2018.3.2)
元宵节 又名上元节,是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汉族的元宵节始于秦代。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把对“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把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1994-9(4-3)“司马迁”(1994.6.25)
下面,让我们从部分中外邮票上,一起来分享那些世代相沿的元宵节习俗吧!
1.吃元宵
元宵又名汤圆,象征着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历史悠久的必备习俗。相传这一习俗源自汉武帝时东方朔“智使元宵姑娘与家人团聚”的传说,汉武帝于是下令每年正月十五做汤圆、供火神君。
JP13邮资图:汤圆、龙灯、水仙(1988.2.10)
2.张灯结彩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猎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让天兵在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畜财产通通烧掉。一位老人出主意: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张灯结彩,燃放爆竹和烟火,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这个办法果然瞒过了天帝。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燃放爆竹和烟火。张灯观灯也因此成为元宵之夜的一大盛事。
2000-2(3-2)“辞旧岁”(2000.1.29)
2017-6(4-4)“冬雪映梅”(2017.3.20)
贺5《贺新春》(2010.10.9)
个27《张灯结彩》(2013.3.3)
T60《宫灯》(1981.2.19)
T104《花灯》(1985.2.28)
2006-3《民间灯彩》(2006.2.12)
中国香港《民间灯彩》(2006.2.12)
中国香港《港人生活剪影》(1989.9.6)
中国澳门《民间灯彩》(2006.2.12)
中国澳门《喜悦》(2018.6.26)
新加坡《国庆日》(1972.8.9)
马来西亚《节日》(2012.9.27)
美国《鼠年》(2008.1.9)
法国《猪年》(2019.1.27)
3.舞龙舞狮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舞龙灯的习俗起源于上古时代。相传黄帝时期,在一种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龙头鸟身和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汉代张衡在《西京赋》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印尼《舞龙舞狮-中国、印尼联发》(2007.4.13)
中国香港《舞狮子》(1994.6.8)
中国香港《民间灯彩》小型张(2006.2.12)
中国香港《龙狮文化》(2021.2.23)
中国澳门《舞龙舞狮》(1992)
中国澳门《昔日生活风情(四)》小型张(2007.3.1)
中国澳门《喜庆》(2015.10.9)
新加坡《节日》(2008.2.29)
新加坡“传统节日-中国新年”(2016)
马来西亚《节日》(2019.1.15)
泰国《中国新年》小全张(2008)
泰国“中国民俗-春节舞龙”(2016)
越南《农历新年》(1975)
澳大利亚圣诞岛《鼠年》小全张(1998)
新西兰“奥克兰元宵节”(2012)
4.踩高跷
踩高跷,是从古人为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在自己腿上绑上两根长棍演变而成。这一艺术形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在汉族民间流行。元宵节踩高跷,至今仍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
2018-4《元宵节》小版张边纸上的“踩高跷”(2018.3.2)
苏里南《儿童游戏-踩高跷》(1967)
元宵节的民间习俗还有不少,古称“百戏”,但沿袭至今已所剩不多了。其他再如闹社火、猜灯谜、跑旱船、扭秧歌等。
2000-2(3-3)“闹社火”(2000.1.29)
2018-4(3-2)“赏花灯、猜灯谜”(2018.3.2)
2018-4《元宵节》小版张边纸上的“跑旱船”(2018.3.2)
编86-9(5-1)“秧歌舞”(1973.6.1)
2020-3(4-2)“腰鼓贺春”(2020.2.8)
————————————————————————————————————————————
编辑:梁耀华